4月24日,《河北日報》刊發《讓更多糧田變良田——高標準農田,怎么個“高”法?》,對河北交投集團所屬太行城鄉建設集團高標準農田建設情況進行報道。
報道全文如下↓↓↓
田成方、路相連、旱能灌……春耕時節,行走在保定市曲陽縣文德鎮的高標準農田間,廣袤田野一派勃勃生機。
一塊高標準農田,是如何建成的?
4月1日,在太行城鄉建設集團位于文德鎮西流德村的高標準農田建設現場,一臺作業半徑140多米的中心支軸式噴灌機緩緩移動,正在進行噴灌作業,噴出的水霧滋潤著綠色的麥田。
西流德村種糧大戶王愛永站在田邊點擊手機屏幕,操縱著麥田里這臺身形巨大的噴灌機。“有了這個新機器,種地澆水真是方便了!”王愛永說,這樣的噴灌機轉動一圈可以澆地100多畝,頂20多個勞力,省時省力省工。
王愛永的這塊地,高標準農田建設已接近尾聲。去年鎮里開會,工作人員動員:“政府給咱們建設高標準農田,免費提升,大家伙兒說說,愿意不?”
高標準農田?王愛永聽著新鮮:“怎么個‘高’法?”
集中連片、設施配套、高產穩產、生態良好、抗災能力強,這樣的農田可與現代農業生產和經營方式相適應——在現場提問環節,疑惑被逐一解答。
“這可是大好事!”王愛永點點頭,舉雙手支持。2023年12月,作為承建方,太行城鄉建設集團把施工人員派到田間地頭,改田、改土、改水,王愛永的這塊地里格外熱鬧。
“高標準農田建成后,田間灌排系統更加完善,機械化作業更加便捷,農業生產條件將得到明顯改善。”王愛永說,在高標準農田建設過程中,他時常走進田間,眼瞅著一塊塊農田變成良田,種好糧食的底氣更足了,“看著心里都覺得敞亮,莊稼種在高標準農田里,那才叫一個踏實。”
與高標準農田建設相伴的,是高效節水系統的推廣。太行城鄉建設集團曲陽縣高標準農田項目負責人許九平介紹,現在農田里安裝了節水灌溉一體化智能控制系統,農戶可通過手機App遠程控制,實現定量定時灌溉和施肥。
“從灌溉到施肥,農戶都可以進行遠程操作,不需要在田間地頭守著。”許九平說,在智能灌溉系統中,農戶可以根據土壤水分情況、氣象條件等參數,實時調整灌溉量和灌溉時間,確保農作物得到適量的水分。
高標準農田建設,推動了農業規模化、機械化、現代化發展。
太行城鄉建設集團高標準農田項目指揮部負責人陳冬兵介紹,與普通農田相比,高標準農田項目區機械化水平比非項目區高15到20個百分點,規模經營土地流轉率比非項目區高30%。同時,項目區節水增糧能力顯著增強,每畝農田節本增效500元以上,畝均年新增糧食生產能力100公斤以上。
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今年省委一號文件提出,“嚴格落實耕地保護制度”“堅持‘以補定占’,嚴格落實國家耕地占補平衡改革政策”。
太行城鄉建設集團擁有土地開發整理板塊,可以通過自行補充耕地指標的方式,為高速公路基礎設施建設提供耕地指標,實現耕地占補平衡。
“補充耕地指標包括新增耕地面積、新增水田面積和新增糧食產能3項指標。”陳冬兵介紹,高標準農田建成后能夠新增糧食產能指標,太行城鄉建設集團通過參與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可以對項目驗收后產生的新增糧食產能進行補充,不僅獲得了所需的糧食產能指標,還能為當地政府增加財政收入。
高標準農田建設是鞏固和提高糧食生產能力,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關鍵舉措。截至目前,太行城鄉建設集團已在安平縣、曲陽縣、順平縣、保定市滿城區等多地參建高標準農田20余萬畝,涵蓋優化土壤質量、改善水利設施、推廣節水灌溉和科學施肥技術等建設內容。
“通過這些項目的實施,提高了糧食產量和質量,減少了農田水資源的浪費和污染,促進了農業的可持續發展。”陳冬兵說,太行城鄉建設集團將繼續加大在高標準農田建設領域的投入力度,努力謀劃高標準農田的標準化建設,加快發展智慧農業,利用數字技術更好賦能高標準農田建設,推廣示范項目和典型經驗,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示范項目,讓更多糧田變成良田。